首页 > 最新动态 > 协会报告 | 乘势未来产业浪潮,筑强电机行业根基
最新动态
协会报告 | 乘势未来产业浪潮,筑强电机行业根基
2025-08-261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浙江省电机行业协会九届次会员大会,在此八月盛夏时节,共话行业发展,共探未来机遇。电机作为国民经济的“心脏”,从传统工业到新兴领域,始终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过去几年,我们见证了行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坚韧成长,更看到了在未来产业赛道上的无限可能。今天,我将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一、回望来时路:电机行业的稳健根基与发展成就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中国电机行业在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未来产业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市场规模方面,行业总体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2023年国内电机市场规模已达3164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38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8%-10%的较高水平。在全球市场中,中国电机行业占比超过40%,已成为全球电机产业的核心增长极。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更离不开下游应用市场的旺盛需求。从工业制造到家用电器,从新能源汽车到轨道交通,电机产品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行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上,高效节能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电机等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凭借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快速普及;IE5标准高效节能电机在政策推动下加速替代,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企业结构上,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卧龙电驱、汇川技术、鸣志电器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整合,逐步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竞争力提升。

在技术创新方面,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高。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远高于传统制造业增速。在材料应用上,新型永磁材料、高强度合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电机功率密度不断突破;在制造工艺上,精密加工、智能化装配技术的普及,提升了产品稳定性与一致性;在智能化升级上,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电机深度融合,催生了可远程监控、自适应调节的智能电机产品,为下游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我国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电机制造、控制系统研发再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上游,我国作为稀土、铜、铝等关键原材料的生产大国,为电机制造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中游,众多制造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格局,覆盖高中低端全系列产品;下游,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产品迭代升级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不仅提高了我国电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更成为技术快速迭代、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

二、洞察新格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行业的深远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既给电机行业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精准把握、主动应对。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与调整的关键阶段,呈现出“分化增长、风险积聚”的特点。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态势分化,美国经济在消费拉动下保持一定韧性,而欧元区部分国家面临“去工业化”压力,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速,部分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的国际合作面临不确定性,给电机行业的全球化布局带来挑战。同时,全球债务水平高企、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了金融市场波动,增加了企业跨境融资和海外拓展的风险。

   但危机中总能孕育新机。全球科技创新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电机行业开辟了全新市场空间。国际社会对“双碳”目标的共识不断强化,绿色低碳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高效节能电机、新能源驱动系统等产品的国际需求持续增长,为我国电机企业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为电机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8%,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消费升级带动高端家电、智能装备等领域需求增长,为高端电机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旺盛,推动伺服电机、精密控制电机等产品快速增长。

政策层面,国家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能效提升计划”“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政策相继出台,为电机行业技术创新、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指引和政策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上半年对非洲、中亚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4%、13.8%,为电机产品出口开辟了新通道。

面对这样的国内外形势,电机行业既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应对供应链波动、贸易壁垒等挑战;更需要把握发展大势,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深耕技术创新,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三、聚焦新赛道:未来产业中的机遇蓝海与突破方向

当前,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电动航空等未来产业加速崛起,为电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领域对电机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动着行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在低空经济领域,随着政策放开与技术成熟,这一新兴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工业无人机、城市空中物流车等,对电机的功率密度、功重比、可靠性提出了严苛要求。以eVTOL为例,其多旋翼动力系统需要电机在轻量化基础上实现高转矩输出,目前国际领先水平的航空电机功率密度已达10kW/kg,是传统车用电机的3-5倍。

国内企业已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卧龙电驱研发的系列电机产品覆盖不同功率范围,可适配多种低空飞行器;多家企业通过轴向磁通设计、新型冷却技术等创新,推动电机性能持续突破。随着低空交通网络逐步完善,预计到2030年,仅eVTOL领域的电机市场规模就将突破百亿元,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具身机器人领域,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发展,具身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需要具备灵活的运动能力和精细的操作能力,这对驱动电机的微型化、高精度、低噪音提出了新要求。预计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电机驱动需求总量将增长至178.8千台,市场规模达1.18亿元,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电机等成为具身机器人的核心动力部件。鸣志电器等国内企业在空心杯电机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汇川技术等企业通过电机与控制系统的集成创新,提升了机器人运动的精准性与稳定性中大力德为机器人提供精密减速器及伺服减速电机,产品适配人形机器人14个自由度的关节控制需求。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业向家庭、医疗、服务等领域拓展,电机产品将向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发展,与传感器、控制器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动力解决方案。

在电动航空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航空业加速电动化,电动飞机、电动直升机等产品从概念走向现实。电动航空对电机的要求堪称“极致”,不仅需要高功率密度(单机功率可达数百千瓦),还需在高空低气压、宽温差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同时满足航空级安全标准。目前,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通过采用新型永磁材料、优化电磁设计、创新热管理系统等方式,推动电机性能持续提升。

我国在电动航空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部分企业与航空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电动飞机电机系统研发,在中小型电动飞机、通航飞行器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电池技术进步与基础设施完善,电动航空市场将逐步打开,为电机行业带来千亿级市场空间。

这些未来产业的共同特点是对电机“高效、轻量、智能、可靠”的极致追求,这正推动行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从单一产品供应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

四、共绘新蓝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倡议

面对未来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我省电机行业需要凝聚共识、协同发力,从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生态构建等多方面入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坚持技术创新核心地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加大研发投入,聚焦高效节能电机、高功率密度电机、智能控制算法等关键领域,突破材料、设计、工艺等瓶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术成果转化。特别是在未来产业所需的高端电机领域,要建立联合攻关机制,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第二,深化产业链协同,构建自主可控生态体系。要加强上下游合作,上游聚焦高端材料、精密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中游推动电机与电控系统、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集成创新;下游加强与未来产业主机厂的联合研发,实现需求牵引创新。龙头企业要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要找准细分领域,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格局。

第三,拥抱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要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一致性。发展服务型制造,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运维等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客户粘性。

第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塑造国际竞争优势。要深耕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把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机遇;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电机产品的国际认可度与影响力。

第五,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持续提升电机能效水平,加快高效节能电机的推广应用,助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碳。探索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电机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各位同仁,电机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领域的升级需求与未来产业的蓝海机遇交织叠加,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同心、锐意进取,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协同为支撑,以开放合作促发展,共同推动中国电机行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为制造强国建设、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