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协会报告 | 破局立新 行稳致远 加速构建我省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最新动态
协会报告 | 破局立新 行稳致远 加速构建我省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5-08-262

一、协会工作开展情况回顾

过去一年,电机行业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供应链重构加速的复杂环境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协会始终秉持服务会员企业,推动行业发展的宗旨,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实施,为我省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顺利召开九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浙江省电机行业协会九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24年8月9-10日在宁波北仑召开,共计307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包头市政府领导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小型电机分会/微电机分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防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天津)、浙江省磁性材料行业协会、宁波磁性材料商会、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等行业相关商协会领导也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大会应到会员单位283家,实到会员单位227家,向大会请假单位56家,会员出席率超过2/3,符合协会章程关于召开会员大会的规定。会议安排了7项议程,包括:主持人开场并介绍会议情况、理事长作协会九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秘书长作2023年度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秘书长宣读“关于变更协会秘书长的议案”和“关于聘任王建乔同志为理事长顾问的议案”、理事长陈建成先生颁发理事长顾问和秘书长的聘书、对各项报告和议案进行审议、领导讲话和专家讲座等。在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前,协会理事长还组织召开了九届三次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会议。

(二)、顺利召开2021-2023年度统计VS通讯工作研讨会

浙江省电机行业协会2021-2023年度统计工作VS通讯工作研讨会于2024年4月19日-20日在绍兴上虞召开,共48家会员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协会2021-2023年统计工作报告,表彰和奖励了年度统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18位优秀统计员以及在《浙江电机》和“浙江电机微信公众号”宣传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10 名优秀通讯员,讨论并提出了下一阶段开展我省电机行业统计工作的重点任务。 

(三)、顺利召开浙江省电机产品认证检测工作座谈会

由浙江省电机行业协会牵头,会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杭州分中心、嘉兴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省级机电产品主要认证检测机构于2024年9月22日-23日在浙江永发机电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浙江省电机产品认证检测工作座谈会。本次会议作了关于“碳足迹”认证检测的相关发言,并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四)、继续做好会员企业服务和赋能工作

协会积极响应政府部门有关工作,会同省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会员企业参与“浙江制造标准”品字标电机行业子平台建设,至今已发布“浙江制造”团体标准60项。协会继续参与了“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的推荐工作,协会中共有17家企业获得省级“隐形冠军”,34家企业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企业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殊荣。协会持续推进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工作,密切跟进12名新生代企业家的发展,新生代企业家所在企业已连续4年超过20%以上的增长(是行业平均数的2倍以上)。

协会在省委改革办组织的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对2024年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的建议,被纳入相关工作中,受到了省委改革办高度的评价与表彰。协会理事长顾问王建乔带领部分永磁电机骨干企业赴包头基地进行深入的考察参观。此次考察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的热情接待,他与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亲切的会见,市政府领导王秀莲、邬军军等与考察团成员进行了座谈。

(五)、继续做好协会内部联系与管理工作

过去一年,协会公众号和协会微信群共转发相关文件240余件,宣传企业发展业绩共350余次,走访会员企业150余家,协会与会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浙江电机》杂志每期印刷发行1000份以上,与行业发展相关的主要政府部门均能定期看到协会的动态。目前,协会网站已做到与杂志、微信公众号实时同步,浏览量和影响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协会统计工作也已同步至新会员企业,统计结果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协会新吸收了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博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东力传动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的入会申请,并已通过表决,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有效会员数已达282家)。

(六)、持续做好电机产业大脑建设工作

过去一年,在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电机产业大脑已成功运营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协同、电机全生命周期管理、未来工厂互联、产业地图、产业图谱、上市公司年报、行业知识库等应用模块,接入未来工厂21家,注册用户1256个。供应链金融帮助432家中小企业提供23.46亿元授信总额度,共融资13.65亿元,供应链采购协同拥有活跃客户2645家,实现成交额3.58亿元,电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未来工厂互联已向卧龙集团、华锡集团、海南炼化、东方华龙工贸、神东煤炭等企业提供了业务支持,同时基于电机产业大脑的建设运营经验,以产业数字化运营底座为支撑,还先后赋能光电产业、智能厨电产业、无人机产业、智能物流装备产业等多个产业大脑建设,品牌影响力持续走强,并成功入选2025成长型浙江省级数商名录。

二、过去一年协会会员企业所取得的突破性经营成就

(一)、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

在过去一年,会员企业积极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合研发、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构建我省科技发展新格局

卧龙集团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深化校企战略合作,聚焦电机驱控系统研发;与东北大学共建流程工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联合实验室,开发绿色低碳运行技术;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推动无人机高功率密度电机技术转化。?湖州太平微特与水利水电学院、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院合作,聚焦高端装备精密微型空心杯伺服电机领域,联合中国航空研究院624所开发高精度空心杯系列产品。杭州富生电器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电机智能制造系统,实现ERP与生产线集成突破。浙江方正电机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新型节能高效叉车动力系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浙江荣泰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合作研发的柔性关节模组精度达0.01毫米级,运动轨迹误差仅为行业标准的30%。

州杭发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低扬程斜轴全调浆排水泵”入选2024年度杭州首台(套)装备名单。是目前亚洲流量及功率最大的水力泵,填补了大型低扬程斜轴全调浆排水泵领域的空白。浙江临海浙富电机的双频率电容励磁单向同步发电机?(专利CN222735894U)实现双转速稳定建压,内置自主润滑系统,特别适用于极端环境。中龙电机开发智慧采油系统拖动装置?(专利CN117231178B)以集成智能控制模块,满足油田高效开采需求。江潮电机发明插接式转子?(专利CN223024266U),优化轴承密封性,同轴度误差降低至±0.01mm,推动高精度电机发展。伟康电机发明高稳定型端子快速插入机?(专利CN222721333U),实现端子裁断与压入同步作业,生产效率提升25%。中源电气开发电动船艇推进电机?(专利CN223079847U),采用螺旋桨直驱设计,适配小型船舶,节能效率提升18%。鸿达电机模具研发“复合电工钢及铁芯”(CN222387758U),解决超薄电工钢片(≤0.2mm)冲压难题,降低磁损。湖州南洋电机设计“发卡式扁线电机绕组”(CN222531403U),简化生产工艺,成本降低20%。泰达微电机的无刷直流电机接线结构?(CN222996359U),以集成防触电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在接线时对接线处进行保护,导致接线处暴露在外容易触电的难题。玛拓驱动在永磁同步电机曳引机?方向取得突破,集成变速与差速单元,将能耗降低15%(CN222966826U)。科宁电机设计了?电机后端盖装配结构?(CN222339115U),通过集成化设计减少连接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20%。舟山晨光电器设计?无刷电机密封结构?(CN222191995U),通过限位凸沿设计提升了电机的防水防尘性能。晋一特种电机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散热结构”(CN217607649U),优化了风冷设计,防尘效果显著。弗尔德驱动研发了“冷却塔永磁电机”(CN222423429U),体积缩小30%,节能效率提升15%。

(二)、强化低碳政策引领,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在全球低碳政策体系加速构建的背景下,电机产业迎来绿色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将电机能效纳入碳核算,刺激2025年高效电机进口需求增长23%,直接推动我国企业IE4/IE5电机研发进程;北美《通胀削减法案》通过30%税收抵免政策,推动商业建筑领域高效电机采购量实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磁悬浮离心机等集成化解决方案需求爆发。我国同步推进“碳达峰”战略,工信部等六部门《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明确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超70%的硬性目标,形成政策-市场双向牵引力。

与此同时,我国一直紧跟国际相关电机能效标准的发展步伐,逐步构建覆盖全功率段的能效标准体系。对现行的能效标准进行修订升级,带动电机产品能效的不断提升。即将在2025年10月实施的GB 30253-2024永磁电机能效新国标,扩大功率范围至1000kW,新增变频调速电机测试方法,将一级能效门槛提高至IE5+水平,倒逼行业技术更新迭代。

协会会员企业积极响应绿色低碳政策,富生电器构建研发-生产-能源全链条绿色体系?2024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金龙电机、江潮电机等企业的电机产品荣获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称号。京马电机自主研发的 “高效永磁智慧烟机节能改造技术”与“智能洗烘一体风道组件节能改造技术”双双荣获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的节能降碳示范技术推荐证书。伟康电机开发的特种电机以低能耗、长寿命特性打入东南亚市场,运行能耗较传统产品降低15%,成为国际高端市场标杆产品。湖州越球电机通过智能化车间改造,实现高效节能电机自动化生产,机械臂装配精度提升30%,产品能效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新菱电机多塔多机绿色低碳冷却塔入选《2024年度中国制冷学会节能降碳与环保产品和技术目录》科宁电机投入变频技术研发,技改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超8000吨。

(三)AI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构建智能发展新格局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电机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基础领域,亟需把握AI技术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突破性发展,为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算法即服务”的创新范式,通过“以软补硬”创新路径,可以使中小电机企业能以1/10传统成本实现智能质检、预测性维护等场景应用。基于混合专家架构(MoE)的AI模型可针对电机行业细分场景动态分配计算资源,提升能效分析、故障诊断等专业任务精度。

杭州易泰达科技,专注于高端CAE工业软件及数字样机协同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及核心产品研发30年。EasiMotor等系列化工业软件突破美国“卡脖子”封锁,已实现自主替代,在国防军工、智能制造、电动汽车、机器人等行业和多所国内外大学普及应用。结合最新AI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为电机企业提供自主可控、高效智能的全流程设计仿真工具与AI赋能平台,覆盖从磁路建模、参数优化到多物理场分析的各个环节,可以帮助电机企业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提升产品性能,实现从传统设计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浙江电驱动创新中心采用低频电磁场仿真软件实现电机设计优化,通过精确模拟电磁特性提升电机能效与功率密度,可解决传统电机设计中电磁兼容性差、效率瓶颈等核心痛点,显著缩短研发周期。

AI与仿真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电机产业创新链:从单一部件设计转向系统级协同优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物理验证转向虚拟验证,最终形成“数字孪生+智能算法”的新型研发范式。特别是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技术的突破,使电机设计能够兼顾电磁性能、热管理和机械可靠性等多元目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工具链支撑

宁波申菱机电发明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电梯承重梁力学分析方法”专利(CN119670507B),通过AI技术优化电梯安全设计,提升承重梁力学性能分析精度,适用于高层建筑电梯系统优化被行业视为电梯安全领域的重要突破。

(四)、深耕细分领域,构建专精特新格局

宁波安信数控专注于全电动注塑机伺服驱动系统,研发的“液冷电机”(CN222750287U),提升了冷却效率,延长零部件寿命,在2024年获评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众邦机电主营缝纫机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研发的防尘结构专利有效解决缝纫机长期运行的粉尘积累问题,延长设备寿命30%以上;封闭式电控底板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维护成本20%,占据国内高端缝纫机市场15%份额,并出口至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微光电子聚焦“冷链+伺服”双轮驱动,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尤奈特电机专注定制化驱动系统,2024年推出BM1412ZXF系列无刷电机,额定功率1000~1200W,适配滑板车、电动轮椅等场景长鹰信质科技在2024年剥离无人机业务,专注于汽车电机主业,以智能工厂实现新能源电机定子铁芯自动化生产,技术参数达行业领先水平。宁波鸿达模具在非晶领域独领风骚(成为中电协非晶合金标准化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单位)联宜电机康复轮椅在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上先后亮相,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这些会员企业以专精特新为发展路径,不仅提升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能力,更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五)、拓展新兴产业领域,构建产业升级新格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通常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等特点,为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规模超?600亿元,永磁同步电机得益于高功率密度和效率优势,占比高达96%?;《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到20%,进一步拉动了需求。工业自动化带动伺服电机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达7.7%。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1.2万亿元,直接拉动航空级永磁电机市场增长3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与物流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催生对高功率密度(>5kW/kg)、高可靠性电机的需求。人形机器人的精密化突破, 仿生关节电机需同时满足微型化(直径<40mm)与高扭矩(>30N·m)特性,特斯拉Optimus二代已实现14个自由度电机协同控制,推动精密伺服电机国产替代进程。

卧龙电驱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和电动航空(无人机)领域,与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明星企业”智元机器人完成战略投资合作,与中国商飞合作开发eVTOL 电机,核心参数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大力德为机器人提供精密减速器及伺服减速电机,产品适配人形机器人14个自由度的关节控制需求;开发无人机用高扭矩密度减速电机,推进物流无人机动力系统发展。此外,微光、联宜、东政等在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方面也已取得新突破。信质电机在重庆两江建立研发中心,加快推动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方正电机的新能源驱动电机年产能突破80万台,配套蔚来ET5、小鹏G9等热销车型,扁线电机效率达97.5%,居行业领先水平。

(六)技术出海”“品牌出海,构建全球蓝图新格局

在全球化竞争与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中国电机产业正通过“技术出海”与“品牌出海”双轮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头部企业以核心技术突破为支点,通过国际标准制定、海外研发中心建设等方式实现技术输出;同时依托品牌价值升级,从代工制造向自主品牌全球化运营跃迁,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

卧龙集团依托收购的海外工厂,积极探索海外仓的布局,为行业升级赋能。中大力德、杭州微光、桐乡京马、金华英洛华在泰国春武里设立工厂,强化东南亚产销一体化能力。菲仕技术通过越南生产基地实现伺服电机本土化供应,露笑机电越南基地产能全开,卧龙越南、墨西哥工厂满负荷生产,?正立电机?墨西哥新厂启动,?利欧?沙特合资工厂投产,?德清泰达?土耳其合作公司推进,光陆机电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大展身手(开拓易货贸易如伊朗海鲜、俄罗斯松木)。中大力德、东政、卧龙、韵升、中源等企业日本研发(生产)机构的设立,进一步补强全球化布局。这些布局为行业全球化之路探明方向。

据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25年1-6月中国高端电机品牌出口额同比增长67%,其中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占比达52%,印证“技术+品牌”协同出海的有效性。政策层面,《电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行动》明确支持企业参与IEC标准修订,目前中国已主导制定7项国际电机能效标准,为技术出海提供规则话语权。

技术出海”“品牌出海不仅推动中国电机从“成本优势”向“技术溢价”转型,更通过技术反哺与品牌增值形成良性循环。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布局与属地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球产业链掌控力。

当前,我们正经历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的三重变革。电机产业既面临核心技术攻关的挑战,更迎来新能源、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的战略机遇期。要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敏锐捕捉全球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宝贵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企业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破局立新,行稳致远,加速构建我省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今后一年协会工作的重点

(一)、强化政策标准引领,促进我省电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后一年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积极拓展新市场应用;持续促进AI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加快推动行业绿色化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发挥行业标准引领作用,加强行业品牌质量建设,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全力促进我省电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助力会员企业战略调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暗流涌动、贸易壁垒不断加码,全球产业链正面临深度重构的历史性挑战。协会将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研判经济发展形势,通过“监测-预警-响应的工作体系,助力会员企业及时调整公司战略。

(三)、深化产业链协同,共创开放合作新生态

协会将更加注重上下游产业及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此外,要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行业内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将遵循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导,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出现“内卷式”的恶性竞争。协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引导会员企业遵循行业规范,减少不公平竞争行为,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践行“三心”服务,赋能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

协会将践行“耐心”“贴心”“暖心”的“三心”服务,深入调研会员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集中智慧寻找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智力支持。

协会还将进一步利用参与政府部门座谈会机会,及时汇报行业情况和反映企业诉求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创造性的建议,确保行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切实提高协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为会员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