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咨讯 | 麦格米特:以电源产品起家的佼佼者,在美国关税的制裁下,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潜力怎样?能否破局?
最新动态
行业咨讯 | 麦格米特:以电源产品起家的佼佼者,在美国关税的制裁下,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潜力怎样?能否破局?
2025-05-086

转载来源:猪星人读财报 麦格米特:以电源产品起家的佼佼者,在美国关税的制裁下,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潜力怎样?能否破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zY2NDcwOQ==&mid=2247484480&idx=1&sn=c46f30fe762de6936355a15850fd6f97&scene=45#wechat_redirect

1、公司简介






我们来聊下近期市场很火的一家公司,麦格米特。麦格米特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电气控制与节能领域。自成立以来,采用内生性增长+外延式并购的方式,以持续的股权投资和战略并购(图1),从平板液晶电视电源业务逐渐扩展至智能家电电控产品、电源产品、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精密连接六大类业务,并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竞争力。随着这些投资和并购的实施,公司不仅突破了业务发展的天花板,还推动了持续增长,巩固了其在各个细分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图1:公司并购版图

image.png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营收59.03亿元,同比增长21.06%,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下降14.82%,主要系因为公司本期研发费用6.96亿元,同比增长33.22%,占比约11.79%,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到新产品中;另外提一下,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其他收益达约1亿,同比增长98.8%,如果没有政府补助这块收益,预计今年利润会下降更多。

2、公司从电源产品起家,拓展并丰富产品产线,以发展第二增长曲线






简要介绍一下公司产品线。从公司业务占比来看,截至2024年半年度的产品销售进展如下:

(1)公司智能家电电控产品销售收入20.06 亿元,同比增长43.55%,占公司营收50.00%,产品主要是空调、卫浴等家电的驱控系统,用于控制家用电器执行精准的指令。本期的快速增长主要系一是以印度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对变频家电的消费需求突增,二是智能坐便器品类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正逐年上升,多家国际龙头厂商的定点及订单进入陆续交付阶段

(2)2024年上半年,公司电源产品营收10.97 亿元,同比增长13.05%,占比27.36%。公司电源业务主要包括医疗电源、通信及服务器电源、电力电源等,本期在日本OA电源、PC电源、光伏与储能产品订单上取得突破,这也是主要的增长逻辑;目前公司正与英伟达对接 AI 服务器电源相关需求,预计未来将会对公司 AI 服务器电源业务在国内外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及增长潜力

(3)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销售收入2.02亿元,同比下降35.8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05%,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EU)、电机驱动器(MCU)等,本期下滑原因主要是:一是存量客户的在售车型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及下游需求扰动因素出现销量下滑现象;二是公司去年以来新增客户及项目定点,整机客户需求不及预期,或开发与量产前测试周期较长,2024年上半年暂未形成大批量订单落地笔者认为,新能源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形成恶性价格战,加速的内卷行情使得从下游整车厂到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产业链供应商均面临着更大的发展压力与挑战

(4)2024年上半年,公司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收入 3.04 亿元,同比增长7.49%,占比7.58%。公司工业自动化业务主要包括变频器、伺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液压伺服泵、直线电机、编码器等产品。新一代的变频器、伺服、PLC 产品相继推出,大大加强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未来预计海内外工业自动化市场空间巨大,还会一定的增长趋势。

(5)2024年上半年,公司智能装备产品销售收入1.93 亿元,同比增长14.34%,占比4.81%,公司智能装备业务主要包括数字化智能焊机、工业微波设备、智能采油电潜螺杆泵设备等产品。2024年,国内工业生产投资需求和制造业投资在船舶、钢构及部分涉及出口的高技术产业等领域表现较好,公司抓住行业相关机会,实现智能焊机的销售增长;布局激光焊机领域,已取得初步进展和批量交付;公司智能采油设备业务实现高速增长,但也因其订单和交付周期较长,增量并未完全在2024年收入内体现,预计后续将继续贡献业绩增量。

(6)2024年上半年,公司精密连接产品销售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30.08%,占比4.52%。公司精密连接业务主要包括异形电磁线、同轴线、超微细扁线、FFC(柔性扁平软排线)、FPC(柔性电路板)等产品,由于此业务营收规模较小,未来仍有较高增长空间。

3、台湾厂商牢牢占据AI服务器电源供货龙头地位,大陆厂商在成本和服务上更具优势,未来有望弯道超车






为什么麦格米特最近这么火呢?大家听说过AI服务器吧,AI服务器需做大量的训练、计算,因此AI服务器的功率比普通服务器的高6-8倍,同理,电源的需求也将提升6-8倍。通用的普通服务器仅需两颗800W的服务器电源,但AI服务器需要四颗1800W的高功率电源,服务器的能耗成本从3100元提升到了12400元,涨幅达2倍。AI服务器电源肩负着为服务器集群提供稳定高效电能的任务,未来颇具增长的潜力。英伟达在AI服务器的GPU市场占有90%的市场份额,据测算,英伟达B系列服务器电源2026年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53亿美元。麦格米特曾经和诺基亚、GE、飞利浦、小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声誉,所以2024年麦格米特进入了英伟达供应商名录,有望打开国外AI服务器电源领域更大的市场。另外,伴随国内数据负载量的需求提升,大量的数据中心正在建设,而数据中心主要由服务器构成,服务器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国家发改委在2022年等联合印发通知,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伴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正式启动,同时叠加数字经济确定的发展方向,将进一步促进国内数据中心的持续发展,同时中国5G基站数量增加,也会带来通信电源的需求。

在全球电源市场中,台湾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AI服务器电源领域,台达稳居市场份额第一,是英伟达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台达是AC/DC电源供应器龙头(能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电源供应器,例如电脑电源的适配器),其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小功率到高功率的各种型号,市占率过半。台达2023年电源零部件收入占比62%,约553亿人民币,光宝科技2023年营收全年约329亿元人民币,服务器电源占比为个位数,目前麦格米特出货量远低于台湾厂商。而麦格米特只拿到了对英伟达AI服务器电源的供货资格,还有没批量出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麦格米特研发费用相对于台达和光宝来说,占比都更大,2023年麦格米特的研发费率是11.4%,而台达的研发费率是6%-9%,光宝的研发费率仅为5.5%;为什么说麦格米特还是有希望能弯道超车呢?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大陆电源厂商在成本控制和提供服务方面还是具备优势的,在成本和出货价格上,公司存在一定优势,加之研发的不断投入,未来并非没有抢占存量市场的可能。

4、美国加征关税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砍到公司大动脉吗?






近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达245%,我方暂时没有与之做外贸的可能性了。虽说公司进入英伟达的供应商名录,但也难做生意,是这样吗?

短期来看,公司可能很难出口产品至美国,但公司实际上早已在泰国和印度布局工厂和产能,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近期公司的定增预案也是打算建设泰国生产基地二期。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直接外销占比为34.75%,其中绝大部分是供应印度、日韩、东南亚、欧洲等非美国地区的需求,目前公司直接向美国出口销售的业务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低于3%,且其中大多数为可豁免关税的医疗电源产品,直接关税影响有限。 我们给出一下几个认为关税影响有限的原因:1、公司作为电力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客户大部分为整机制造企业,其直接生产制造产能布局也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东南亚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所以,多数时候公司产品的交付地依然为以上制造业国家和地区,以便于客户进行其后续的生产制造流程; 2、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后,泰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比中国大陆地区仍存在较大的税率差,所以公司启用泰国工厂产能可很大程度上规避对美关税问题。目前,公司在泰国的有关业务发展较快,长期看,泰国自建厂房一期的产能不足以满足公司对未来的规划,所以公司前期发布的2025年度增发预案规划的核心项目之一即是加建泰国产能,进一步深化全球制造体系,保障全球市场的持续拓展,并有效降低国际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等外部风险。该定增项目从发行到执行,是为公司在海外3-5年之后的产能长期布局所做的准备。 3、AI服务器电源广泛应用在全球各地区算力市场,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属于必需品,并不是只供美国,并且整个服务器供电系统产品众多,产品和技术均在持续更新迭代中。麦格米特目前在服务器电源领域已推出Power Shelf、BBU Shelf、Power Capacitor Shelf、800V/570kW Side Rack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IDC机房、户外基站、液冷流体环境。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看淡美国订单给公司带来的增量,公司出海布局的销售计划是全世界范围内的。

5、公司未来的增长点及亮点在哪?定增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短期来看,公司能否正常销售AI服务器电源至美国,并对业绩有较大影响,需大打问号。未来如果不把英伟达的供货作为增长因素,那公司还有哪些增长亮点呢?笔者认为麦格米特的增长远不止向英伟达供货。

公司目前定增流程已在走股东大会了,本次定增背景主要系: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比较大,持续发酵,欧美市场出货需要在海外制造厂做,国内客户的海外市场也需公司在海外制造。公司在印度找了六个外协厂,泰国一期工厂预计月底交付,五月开始陆续出货爬坡,公司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销售也都在进行。各个业务增长预期都较好。目前公司新增产能的产品包括AI服务器电源、家电行业的模组、医疗设备,以及交通、卫浴、光储充系统行业,很多行业的客户需求已经很具体了。在2022年的时候,公司发行了约12亿的可转债,做了株洲二期和杭州基地的产能和研发,这两个项目预计近两月投产,目前完全达到预期,产能爬坡很快,预计今年年底达产。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亮点肯定是有的,麦格米特本身就在六大领域持续投入(家电,电源,新能源车,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精密链接),各个领域都已进入主流,比如焊机、显示电源、电源产品等。后续就是要把现有的业务持续做到领先。

其一,从智能家电电控产品来看,公司的热管理技术有关制冷制热的技术,在印度市场已经有长足的进展,最初做家用空调控制器,后来变成中央空调控制器。制冷之后做制热,就是做热泵,偏整机的方案。然后制冷制热的技术向汽车延申,就是汽车的空调压缩机、控制器、陶瓷加热管的制热。然后制冷制热的技术向储能发展,就是工商储的液冷模块等,公司本质上是电源+底层控制的技术。智能家电电控业务在东南亚市场大放异彩,特别是印度市场,随着当地的生活品质提高,对变频家电的需求也将提高,预计仍能维持约20%以上的高增长

其二,从电源产品来看,为什么公司会成为英伟达的供应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过去在电源领域的投入持续超过10年,给思科、爱立信等公司也交付了很多年,在美国也不断跟业内交流,这是能进英伟达最基本的逻辑。至于训练、推理之间到底谁用的多谁少,公司不关注,整体是六百多亿美金的庞大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公司能进入英伟达的供应商名录,已经是全球领先企业。至于能不能拿到GB300的订单,可能是大概率是可以拿到的。中国供应链齐全,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等各种优势都是能够拿到GB300的各种理由,至于后期英伟达Rubin的订单就很难说,可能拿到Rubin订单的概率是大于50%的。当然,地缘政治原因可能会导致订单延迟或者失去,即使最终未能接到英伟达大订单,仍有很多其他客户认可公司的电源产品,仍能实现平稳增长。

其三,其它的如交通产品、新能源产品和卫浴等,公司管理层均有明确出货的增长信心。交通业务:跟吉利供货超过15万 台,也有向长安供货,后续还会给客户供应热管理的产品,压缩机等等;光储充系统:工商储的 PCS、逆变器、制冷模块都有产品,每项业务都能接单;卫浴:模块都做了自研迭代,客户对公司也是很有信心的。

据公司高管陈述,目前总体的产能可以达到150亿左右,但是远远不够,公司目前募集的资金26.6亿元,建成要到 2027 /2028 年,希望未来能够支持400亿的营收规模,收入增长主要是对应两个工厂产能的提升,分别是是国内长沙和海外泰国产能增幅,长沙包括各类产品,泰国主要是电源产品。

6、公司的估值,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管理层预计2025年营收规模80亿左右,其实这个营收和2024年预计的营收(还未出年报)可能没有太大的增长,不过对于麦格米特,我们可能眼光需要放长久一点,从市场一线大客户反馈的信息,对未来需求越来越明确,未来4-5年产能严重不足。目前一季度的订单情况让公司感受到产能严重不足。泰国基地产能3万多平米,5月投产,最多只能支撑订单到年底,公司已经在找租厂房了。综合来看,再不进行产能建设,会影响150-400亿的左右的产能。

公司现有产能预计150亿,如未来产能达约400亿,则营收将翻一倍以上,研发费率将随着营收的增加而下降,按照2019-2023年的平均净利率10%测算,对应目前约80亿的营收翻1.5倍达到120亿营收,则净利润将达到12亿。当然,这可能是2027-2029年的数据了,对应2025年4月18日收盘市值262亿元,也就约22倍PE,现在来看并不会很高;如果按照最佳情况,产能利用率达100%,未来营收大致等于产能的话,那营收将达到400亿元,现在的市值可能并不太高。

笔者预期,短期来看公司业绩不会有太大涨幅,一是公司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二是公司研发费用仍在每年增长,会削薄利润,所以我们还得耐心等待,等待产能爬坡。

最近大环境非常动荡,老百姓日子难过,送大家一句话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当下的观望和等待,也许是必要的,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个人撰写,引用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作者无关。

创作不易,欢迎点“”和“在看”,点“赞”和“在看”的人,财运一定旺旺旺!关注笔者,投资不迷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